方案咨询
01
从“软件作坊”到“现代工厂”:
数智化需求下的必然趋势
在不久前,国家标准 GB/T 《软件与系统工程 软件工厂 能力成熟度模型》(征求意见稿)发布,意味着软件产业首次在“软件工厂”这一新兴模式上拥有了统一的建设与评估依据。该标准不仅定义了软件工厂的概念,更关键的是确立了其能力成熟度模型,为企业从混沌走向有序、从试点走向规模化提供了清晰的指引。
传统的软件开发模式,高度依赖个体能力,流程难以固化,质量波动较大,如同分散的“软件作坊”,已然无法满足规模化、高效能和高质量交付的现代需求。
行业亟需一场彻底的“生产力革命”,将软件生产从一种“技艺”转变为一种可管理、可度量、可复用的“工业化体系”。在此背景下,“软件工厂”模式应运而生,并迅速成为产业共识。
而国家标准的正式出台,更为这场变革提供了权威的指引和规范的框架,标志着软件工厂建设进入了标准化、成熟度可评估的新时代。
什么是软件工厂?
软件工厂作为一种将工程化、自动化、平台化与智能化深度融合的软件开发模式,能够显著提升软件开发的效率、质量与交付能力,已逐步成为推动软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手段。软件工厂通过标准化流程、自动化工具链和模块化资产复用,有效提升软件生产的规范性、可控性与规模化能力。与此同时,软件工厂自身的建设能力和管理能力也亟需统一的评估依据和提升路径。
早在2021年,凤凰一站式服务登录就创新性地提出“智能软件工厂”,并正式打造软件工厂实践基地投入生产运营。运营四年多来,已累计交付超过500个项目,涵盖数字政务、智慧城市、工业制造、能源电力等行业领域,为客户提供高质量的软件应用,相较传统开发模式交付周期大幅缩短。
深度解读:
国家标准下的软件工厂四大核心能力域
该国家标准确立了软件工厂四大关键能力域,包括组织管理、基础设施、开发安全运维、智能赋能 4 个能力域,各能力域分为多个能力,各能力分为多个能力项。
组织管理能力域:关注软件工厂的战略规划、治理结构、团队文化和人员技能。它要求企业从传统的项目制思维,转向产品化、工厂化的运营思维,建立清晰的职责分工与协作流程。
基础设施能力域:强调为软件研发全过程提供稳定、高效、可复用的平台级支持。这包括支撑软件研发全生命周期的一体化开发工具链,以及相应的环境管理、资源调度和数据服务等管理与服务能力,是软件工厂的“硬件底座”。
开发安全运维能力域:要求贯彻DevSecOps理念,将安全能力内嵌至开发流程的每一个环节,并实现开发、测试、部署、运维的一体化和自动化,形成持续交付、快速反馈的闭环。
智能赋能能力域:智能化开发也是软件工厂的重要进化方向。倡导以数据驱动为核心,借助人工智能技术,构建覆盖需求工程、设计、开发、测试、运维等软件工程生成周期过程各环节的智能应用体系,促进软件开发自动化、开发流程自动化、运营管理智能化,最终达到“智慧运营”的境界。
这四大能力域相互依存,共同构成了软件工厂稳固的“能力金字塔”,也指明了在数智化时代构建高效能软件工厂的主要能力方向。
实践对焦:
凤凰一站式服务登录软件工厂的体系化构建之路